本報濟南9月2日電(記者徐錦庚、卞民德、潘俊強)轉型中的山東農村,如一泓春水,每有風過,便會漣漪泛起,攪動人們的心。
  在濟南務工十幾年,沂南縣辛集鎮嶺太村的郭長富一家都進了城,小日子紅紅火火。但老郭總有些不踏實:老家的三畝六分口糧田,已經給別人種了好多年,“萬一城裡留不下,說不准啥時候就得回去,這地還能不能要回來?”
  跟土地打了半輩子交道,章丘市盛源農產品產銷合作社的李良濱,雄心勃勃地想擴大種植規模。可前些年,家底全部投進,資金還是缺。“農場里有樹有地卻不能抵押,貸款是個老大難!”
  土地,是農民的命根子。過去,汗珠子摔八瓣,糧食豐收天下即安。可到了今天,農民最盼的,是致富奔小康。
  “中國改革看農村,農村改革看山東。”順勢而動的山東農改,新時代又有新舉動: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,賦予農民更多的財產權利,成為山東近年來八項重點改革內容之一。
  林權、集體土地所有權、建設用地使用權、土地承包經營權……幾年下來,山東農村產權確權登記頒證範圍逐步擴大。截至目前,全省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、建設用地使用權、宅基地使用權確權頒證工作基本完成,發證率分別達到99.29%、95.6%、94.73%。
  東平縣梯門鎮花籃店村,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頒證工作接近尾聲。從丈量面積到群眾簽字摁手印,前後不過兩個月。但此前的醞釀過程,漫長審慎。
  “問題太多了,嘮上一天也說不完。”3月中旬,縣、鄉、村三級幹部開了一整天會,竹筒倒豆子,爭得面紅耳赤。最終的結果,縣農經辦副主任包東平覺得還不錯。“定下一個原則,依法依規,無法無規的由村民協商決定。”
  領到證的郭長富,終於消了心頭的憂。但對於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,這遠不止是終點,還要解開李良濱們眉頭的愁。
  “確權不是目的,促進產權流轉,喚醒農村沉睡的財富,才是目的。”山東省委農工辦主任王澤厚說。
  濰坊市寒亭區,成為山東省內農村產權交易的先行者。2010年5月,這裡就成立了山東首家農村產權資本化交易市場。3年時間,累計完成8200宗交易,涉及金額3.8億元。在此基礎上,面向山東全境的齊魯農村產權交易中心落戶寒亭。“它門面不大,但身價不低:是全省唯一的省級綜合性農村產權交易機構,可提供信息發佈、組織交易等服務。”濰坊市委書記杜昌文介紹說。
  改革漸行漸深,山東農村發展的活力漸次迸發。祖祖輩輩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,驚奇地發現:除了種地、務工,自己還有能讓錢包鼓起來的“寶貝”。
  數據最有說服力:山東省已有16個設區市的97個縣(市、區)出台文件,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、林權、灘塗水面養殖使用權抵押貸款全面推開,全省各類農村產權抵押貸款162.5億元。
  與此同時,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合作改革工作已成效初顯。山東各地有4254個村開展試點,占全省村莊總數的5%。
  “落實中央關於土地承包經營權長久不變的政策,解決農村貸款抵押的難題,發展壯大集體經濟,增加農民的財產性收入,促進城鄉要素的自由流動。”山東的探索,正在向著這樣的目標邁進。
  (相關報道見第六版)  (原標題:山東喚醒農村沉睡的財富(全面深化改革進行時)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uz79uzpsc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